跟模具打交道近30年的陆荣良
用手一摸
就能发觉3-5丝的差别
100丝等于1毫米
一根头发是6-7丝
这手感可是比头发还细一半啊!
日本从事模具行业40年的技术专家
都攻克不了的技术难题
陆荣良带领班组在两周内完全解决
连技术老总都觉得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工艺
同样是陆荣良
发明新的装配方法
完美解决之余
还把工期从六个月缩减为两周
他是如何掌握神技能
一步步成为行业领军者的呢?
创新求精,与吉利共发展
陆荣良,潜心模具二十八载,不改初心。
他与吉利结缘于2002年,为了追求梦想,他毅然丢下铁饭碗,投身吉利。此后17年,他见证、参与了吉利汽车历史性发展阶段,主导了多项技术攻关,至今已为公司创造经济价值逾6000万元。
如果说一开始进入模具行业是机缘巧合,那么28年来,陆荣良早已将“模具”当成了奋斗终生的事业。
“吉利这些年模具的发展是飞跃式的,除了对外部技术的引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吉利高质量发展对模具提出了高质量要求”。十多年前,陆荣良初到吉利,吉利还处于简易模具阶段。而现在,已经达到了全数控自动化,甚至掌握了“一模多腔”技术,在自主品牌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胆大心细,折服日本专家
国外专家两个月也解决不了的难题,陆荣良花了两周时间解决的故事,一度传为佳话。
2013年12月,市场反馈,车型左侧围加油口有凹坑,严重影响到车身的表观质量。制造基地从日本请来一位从事模具行业已达40年的专家,在两个月的尝试无果后,专家提出了停线整改方案。时值高产,停线整改无疑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
关键时刻,陆荣良迎难而上,主动承接任务,带领班组经过两周的日夜奋战,最终解决问题。这令日本专家都十分钦佩。
要造出一辆车,至少需要四五千副模具,而每个车型的模具组合方式都不一样,足以见得模具工作的复杂程度。
“模具是个细活,干模具的要胆大心细,耐得住寂寞。”陆荣良对待模具就像对待艺术品一样慎重。“活到老、学到老,一定要多思考。”利用下班时间学习各种知识,与同行不断交流经验,陆荣良对自身的精进从不松懈。
模具行业是精度要求最高的行业之一,需要精确到丝(100丝才等于1毫米)。凭借多年经验,陆荣良已经可以用手分辨出3-5丝的差别,而一根头发也不过6-7丝。
“我们有一个老师傅,他手感能摸到2丝到3丝,我现在还没有达到他的水平”,对于这样的精准度,陆荣良仍然没有满意,反复练习、精益求精。
“国家模具工技能大赛国家级裁判”、“全国机械工业百名工匠”、吉利控股集团最高奖项“书福奖”,从国家级奖项到集团级奖项,说起陆荣良,总是避不开他身上的种种光环。
然而,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他身上质朴而坚韧的气质打动,他总是把自己看作一名最普通的一线员工,把每日的工作看作一种修行。
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匠心传承
修身琢业,勇于创新,这是陆荣良践行的工匠精神,却不是他对工匠精神完整的诠释。当问及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时,他毫不迟疑地做出了解答,“高超技艺、敬业精神、持之以恒、不断创新,还有不可缺少的一点,重视传承。”
2015年6月,陆荣良的团队里来了一位从事了近十年冲压工作并担任过班组长的伙伴-吴以超,但对于模具行业来说,他是个实打实的新手。
“当时我很担心能不能带好他?让他真正的成长起来?”万幸的是,在陆荣良的谆谆教导和吴以超刻苦努力下,短短四年,吴以超已经从“一张白纸”成长为游刃有余的“技术能手”。
“机械行业操作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吴以超实现了职业上的华丽转身,朝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
这并不是陆荣良团队进步的个例,他的团队成员已多次在区、市及国家大赛中取得名次,徒弟朱立赞更是因表现突出,当选为中国工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18年9月,陆荣良正式成立了自己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如今,工作室成员已达11人,工作室各技师带徒弟共15人,培养高技能获奖人才17人次,组织培训近70人次,同时以项目形式开展技术攻关,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200余万。
实际上,这样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在吉利遍地开花。全集团范围内,包括国家级的吕义聪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内,目前已有的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达26个,工作站技术人员达220余人,仅2018年底至今已产出专利近70项。
“精于物、传于神”
这是吉利工匠陆荣良
精益求精、严谨传承的追求
也是吉利汽车的美丽追求